您现在的位置: 两面针 > 两面针入药 > 正文 > 正文

村居简介广东省普宁市流沙南街道篇4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4 21:07:50

流沙南街道,位于普宁市中部,是普宁的七个街道办之一。辖区面积15.88平方千米,人口人(年)。辖4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分别是流新居委会、立新居委会、里宅居委会、后坛居委会、光草洋村、东埔村、和美邻村、石泉美村、香员坑村、马栅村、泗竹埔村、泗竹仔村、军屯村。

流新居委会

流新社区居委会位于流沙南街道北面,居委会地址设于流沙南北楼园34幢1号,辖区住户约户,人口约1.3万人,设置居民小组3个,辖华侨新村、芳草园新村、后坛苑新村等居民住宅区。辖区交通便捷,有流沙副食品专业市场,渔肉菜市场,超市、医药商店、文具批发、电器、玩具批发等商店,商贸活跃。

立新居委会

立新社区居委会位于市区中心东侧,东至流沙新光路,西至流沙流石路,北至流沙大道,南至市环城南路。设有15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总人口人。辖区交通便捷,商贸活跃。新光路、流石路、流沙大道、环城南路等市区主干道在辖区纵横交错,辖区内设有邮政局、酒店宾馆、餐厅酒楼、超市、多家银行、医药商店等便民服务设施。

里宅居委会

里宅社区居委会位于流沙南街道东南面,距市区1公里处,相传为元末张姓居民所创。因村大地广,初名大宅。后因族长囚禁按察官,村庄被朝廷剿毁,至明弘治八年(公元年),有沈、杨、陈等姓居民聚居于此,改为今名。年从四联析出,自成行政村。年流沙镇撤镇设街道改为社区居委会。全社区现有住户户,总人口人,两委班子成员5人,设居民小组3个。

后坛居委会

后坛社区居委位于流沙南街道址东面,东邻里宅社区居委,西邻光草洋村,南邻泗竹埔和泗竹仔村,北邻流沙东街道新坛村,辖区面积约37平方米,是革命老区。年从四联析出自成行政村。年流沙镇撤镇设街道改为社区居委。全村现有住户户,总人口人,设居民小组4个,居民90%以上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有集体企业2家,多家规模上企业植根辖区,主导产业以服装加工、纺织、珠绣为主,辖区内文竹路、环城南路成为市区主要交通要道,区内医药商店、小超市、银信、酒店等各种便民设施配套齐全,商贸活跃,后坛社区居委正朝向城市化方向发展。

光草洋村

光草洋位于普宁市区东南侧,设有六个园片,7个村民小组,户,农业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相传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年),黄氏一支从揭阳迁此辟村,昔乃荒野,杂草丛生,因荒与方谐音,故名方草洋,解放后改称光草洋至今,辖区内交通便捷,立新路、环城南路横穿我村,辖区内有天天渔港大酒店、流沙第四小学、农业银行、信用社等多家企业厂家,超市、医药商店,商贸活跃,基础设施完善,各项便民服务设施配套完整。

东埔村

东埔村位于普宁市流沙南街道东2.7公里处。广汕公路穿村而过,是革命老区。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年),黄姓一支从福建迁此定居,地在荒埔东侧,始称乐埔仔,后改名为东埔。村民精工制作豆干有多年历史,以皮嫩肉香驰名。全村现有村民户,人口人,现有耕地面积亩,村两委班子成员9人,设村民小组4个。75%以上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主导产业为服装加工。东埔村东有服装加工区,西有鱼、肉、菜综合市场,北有中河开发区。村内水泥道路宽敞,四通八达,照明、通讯、排污、卫生等设施整齐完备,交通便捷,商贸活跃,村庄周边有邮政局及银行、酒店宾馆、汽车行、超市、医药商店等便民服务行业。有企业90家,主要生产服装,家具,印花等,有小学1所,卫生站1个。

和美邻村

和美邻村俗称牛尾邻。位于广东省普宁市东部,隶属于普宁市流沙南街道,距普宁市区约5公里处。总户数户,人口人。其北邻上塘、大华溪,西南接东埔、马栅,东有西社等村。村内都是潮汕人,以潮汕话为主,主要姓氏为冯姓。村内交通发达,G国道(福昆线)、东二环大道在境内穿过,距离普宁站仅约3公里,距离汕湛高速(S14)入口约4.5公里。村道与国道连通,交通方便,四通八达。村内60%村民从事第二、三产业。设有村民小组4个,建有小学一座。

石泉美村

石泉美,俗称石蛇尾,隶属广东省普宁市流沙南街道,距市区东南5.5公里处,相邻有流沙香员坑、马栅、下架山陂老、西社等村落,年从马栅村析出,自成行政村。明末清代之间有惠来钟氏及普宁下村钟氏二支迁此创村定居,

石泉美的村落不大,其聚落由西来向东呈S型的白马河分割成南北一老一新两大片。河的南岸是老聚落,老寨围老厝局就位于此,其建筑多为坐南朝北走向,背倚山丘,前临溪河,正是创寨首选之地。河的北岸是一个坐西北朝东南呈长方状的大型新厝局,建筑以下山虎厝为基本单位。此外新老聚落中临近公路处,现拓建有多处楼局,及零散的一些楼房等。

全村现有住户户,总人口2,设有村民小组3个,耕地亩,山地亩,村民以工农商为业,主导产业有服装加工业等。发源于大南山三坑水库的白马河在村中心蜿蜒穿过,聚落沿着河南北两岸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三合土潮式民居平房。有流下公路经过接通市区流沙与下架山镇,村中交通便利,是9路车起始站,来往市内方便快捷。另有厦深铁路在村西北贯穿而过,普宁火车站设于村外米处,交通便捷。有小学一所。是革命老区。

香员坑村

香员坑村位于普宁市流沙南街道东南部。离普宁市区约5公里,南与下架山镇接壤。香员坑村属半山区,是革命老区,年从泗竹埔乡析出,自成行政村,总地域约1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环山。村民以农、工为主。全村现有住户户,总人口人,厦深铁路从村后穿过,普宁大道穿越村西建成通车,村交通得到大大改善,地理位置优势凸现,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马栅村

马栅村是普宁四大文化乡之一,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区东南3.4公里。属流沙南街道。明末清建,闽人迁此,立名牡田寮。汕头市潮阳区马姓租主抵村收租病故,葬于村北水闸下,为纪念其对本村之恩惠,故改名马公栅,于年易名为马栅村,沿用至今。全村现住余户,人口近万,为黄、罗、冯、戴、郭、杨、李、张等多姓氏聚居村落。有耕地亩,山地亩,主种水稻、甘薯等,产青竹、茶叶等。

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三合土结构潮式民居平房。有个体企业十余家,从事印刷、机绣、服装、电脑绣、玩具、塑料、装饰、罐头、食品等工业副业。是普宁市重点侨乡,旅外侨胞及港澳同胞约1.3万人,曾集资兴建完全小学1所,并捐建羊毛织造厂,于80年代时与泗竹浦村侨胞联合修筑长4公里混凝土结构的睦邻路,及建睦邻亭。村交通便捷,厦深铁路普宁站设于辖区之内,东有和石公路通下架山镇,南有普宁大道贯穿,北有睦邻路接环城南路至市区。村外东南龟山是商代晚期文化遗址,先后出土有多种文物。

村人才辈出,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刊的创办人黄天鹏,世界钟表大王、泰国首富黄子明,华人巨商罗志清,法国潮州会馆首届会长、法国潮州会馆名誉会长、潮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中国暨南大学海外联谊会顾问、华人巨富黄擎天等人故乡。是革命老区。

泗竹埔村

泗竹埔村现有村民户,户籍人口约0.8万人,设村民小组8个,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下山虎等潮汕民居及钢筋混泥土结构楼房。村内有医药商店、超市、银行、信用社、学校、健身广场等各项便民服务设施,配套完整,商贸活跃。大明朝正德年间(公元~年),江、罗、吕等姓氏居民,迁此定居,因此地荆棘丛生,竹林成片,遂名刺竹埔。清初,江、罗为村内居民主姓,取江、罗二字部首,合成泗字,遂改为今名。是革命老区,也是普宁市重点侨乡,有海外侨胞达0.6万多人,多居东南亚。在上世纪,为促进本村与邻村马栅村消除历史积怨,促进友好发展,而修建的睦邻路和睦邻亭,均为本村和马栅村海外乡亲捐建。

泗竹仔村

泗竹仔村位于普宁市区中心,流沙南街道以南,东至揭神路,南至普宁大道,西至文竹路。村民总户数户,人口人,全村设村民小组3个,耕地面积65亩,村民主要以农、工为主。辖区交通便捷,有个体服装厂多家,医药商店,侨中实验学校等便民服务设施,地理位置日益凸现。

军屯村

军屯村,隶属广东省普宁市流沙南街道,距市区中心东南约3.5公里处,与东埔村、里宅村、泗竹埔、马栅村等毗邻接壤,年从四联析出,自成行政村。有人口约二三千,有洪、林、黄三个姓氏,其中洪氏人口最多。村民多出外经商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有耕地50余亩,主要种植水稻、果蔗、瓜菜等。有个体企业20多家,主要从事服装加工。村集体兴建的有东城酒家、老人活动中心、敬老院、小学一所,有新修建的乡道横贯全村。是革命老区。环城南路从村口经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许桂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angmianzhena.com/lmzry/6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两面针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