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
推文
柳州文物知多少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柳州,不仅有与生俱来的碧山秀水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还有许许多多文物遗产,它们承载历史,见证城市发展,记录时代变迁。
今年,这座城市将迎来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作为本次大会承办城市,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推出柳州文物知多少系列推文,将带领大家“翻开古老的地书,探索远古文明的曙光”,与大家一同“点亮”文物宝藏,感受历史温度,让更多人发现柳州,了解柳州。
记忆中的柳州“老品牌”丨第二期
记忆中的"老品牌″,一度曾是我们生活的日用必需。虽再普通不过,但因与烟火日子相关,与百姓生活相连,口碑甚好倍受推崇。
随着岁月流逝,这些“老品牌”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里,但再次看到这些“老品牌”旧影,仍会倍感温暖。上一期带大家了解了“老柳州”结婚“标配”——“三转一响”,老柳州靓仔结婚必备彩礼!(←点击回顾)今天继续带大家重温柳州“老品牌”。
01
龙城牌电饭锅
这是一个柳州产于20世纪80年代的“龙城”牌电饭锅,枣红色的外壳,铝合金的内胆,银灰色的铝盖,锅身正面是LC两个字母组成的注册商标和繁体字“龙城”牌三个大字。这个小小的电饭锅,30多年前还是很稀罕的炊具,30多年来,它帮助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也折射出了柳州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期一段改革开放的历程。
柳州开关厂,就是当时在改革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柳州“八大金刚”之一。在计划经济时代,柳州开关厂一直根据国家一机部下达的任务指标组织生产。到了年,国家取消了指令性计划指标。当年曾担任柳州开关厂生产处处长、电热器分厂厂长的张国英老人在讲述那段风生水起的改革年代时充满了激情。
“当时的人事管理制度是比较死的,可开关厂敢于突破这一禁区,并在报纸上登出启事,公开承诺以优厚待遇招聘技术人才。一时间,不但市内大型国企的工程师纷纷跳槽到这家街道小厂,一些全国知名研究所的专家也来应聘。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谭健调来后,很快开发出高压开关柜手动操作系统,使柳州开关厂的‘双保险’开关柜很快全国闻名,深受用户欢迎。”
张国英告诉我们,那时工厂效益好,干群关系也好。每周五下午,从厂长到机关干部,都去生产一线干活,扭螺丝、布电线、刷油漆,深入群众了解情况,这些当年比较成功的经验和作风,直到今天应该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02
花桥牌搪瓷缸
▲图源:柳州市工业博物馆
藏品捐赠者欧伟杰师傅,向大家讲述了这件展品背后的故事。欧师傅是胜利锰矿的工人,矿山实行露天开采。工人们挖出矿砂后,用人力运下山,装船运过江,到柳机附近的码头装上汽车运走。欧师傅作为安全员,每天打着赤脚(舍不得穿鞋)跑十几座山头巡山,风里来雨里去,发现隐患及时纠正,多次防止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给国家、职工造成的损失或损害。因为工作出色,他连续三年被评选为柳州市先代会代表并出席了三届群英会。
那时候的工人代表,都以艰苦朴素为荣。欧师傅第一次参加群英会,就是穿着工作服,打着赤脚,步行赶到市委礼堂参加大会的。后来大会宣布,全体代表要在会议最后一天到市区主要街道游行,让市民瞻仰英模的风采,欧师傅这才赶去太平西街买了一双“海陆空”——一种橡胶带做的简易凉鞋。第二天,几百名代表在市领导带领下,列队走上街头,欧师傅穿着新凉鞋,戴着红“飞飞”(代表证),挺起胸脯,自豪地走在游行队伍前面。
▲花桥牌搪瓷电火锅
欧师傅说,当时,一个打赤脚的工人也能进入市委礼堂参加全市的大会,能与各级领导和全市英模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讨论全市的发展大事,那种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自豪感,至今难以忘怀。每次“群英会”结束时,代表们都会得到一件很实用的纪念品,一般是床单、枕巾等。欧师傅年“群英会”得到的,就是这个捐赠给工业博物馆的搪瓷缸。
03
灯花牌床单
▲图源:柳州市工业博物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柳州“灯花”牌床单等系列产品可谓老幼皆知,无人不晓。而今,只有在工业博物馆工业历史馆二楼展厅,人们才能欣赏和触摸到那各种款式的丝光印花床单光鲜的颜色和柔软的质感。
柳州市床单厂是年从床单毛巾厂分离出来的国有企业,其规模在全国同行中排位第四,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企业,年职工人数达到了多人,主要产品“灯花”床单畅销全国,部分产品还出口创汇。
据原床单厂厂长,年过八十,但仍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声音洪亮的吴明芬老人回忆,当时柳州市床单厂生产的“灯花”牌床单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为了扩大生产,厂里引进了两条生产线,一是意大利的烧毛丝光生产线,二是徳国的漂染生产线。设备先进了,产量提高了,但产品质量、生产成本还是要靠人来管理的。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花色品种,厂里指派科班出身的工程师查美仪到上海民光床单厂学习培训。查工在上海厂学习期间,采取了多看多做多琢磨,边学边干边“偷”的办法学技术。她上了白班,还主动上夜班,工作刻苦不怕累,终于感动了一位质检班的老班长,把该厂花色搭配的妙方传给了她。学成归来后,查工通过实践和验证,花色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符合标准。有一次,市纺织站举行展览会,他们把上海的床单和柳州的床单摆放在一起,来参观的好多人都认反了,把柳州的说是上海的,把上海的说成柳州的。
04
千里光中草药香皂
洁净朴素的包装,温柔怡人的清香,凉爽舒适的绿色,平易近人的价格,这便是千里光中草药皂在大家记忆中的样子。对20世纪80、90年代的柳州家庭来说,乐牌千里光中草药皂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当时柳州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识得千里光,一世不生疮”,家里只要有这样的一块药皂,就寓意着能不长痱子、少生病。这么一块神奇的平民药皂的诞生背后,还蕴含着柳州工业人的智慧、自强不息与传承。
▲柳州日用化工厂香皂生产车间图源:柳州市总工会
然而时代的发展也带来了挑战。70年代末,在两面针牙膏和千里光香皂诞生之前,厂里生产的白洁香皂、牙膏等传统产品因生产技术问题滞销,约吨产品积压在仓库,情况令人担忧。在这样的形势下,厂领导决心另辟新径研制新产品。这个决定在厂职工大会上一经宣布,就得到大家的认同并热火朝天的讨论起来,在群策群力之下有人提出使用千里光这种中草药材做香皂。中草药做香皂是我国少见的,而千里光这种药材在柳州繁多,具有清热解毒、杀虫、去腐生肌的功效,疗效较广、无副作用又具有良好气味,即容易选购,价格还比较便宜,厂领导班子一琢磨,这个想法,可行!
▲图源:柳州播报
作为广西、柳州第一块中草药皂的千里光香皂一面世,就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家家户户纷纷购买。年至年间平均销售约4百吨,柳州日化厂不仅顺利渡过了危机还创造了新的品牌佳话。当时宣传的口号就是“识得千里光,一世不生疮”,这句话出自柳州地方的民谣,被用来作为宣传标语后为更多人所知,并流传至今。
▲淘宝页面截图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各种名牌新型的沐浴露渐渐的取代了它。千里光中草药皂或许在默默淡出我们的生活,但30多年的品牌,不变的包装、扎实的用材、不虚浮的营销模式,千里光中草药皂用一种踏实低调又淡然地态度向世人展现它最重要的精神——传承。如今,它依然有一群忠实的老顾客在继续使用,对于他们来说千里光中草药皂不仅是一块香皂,还是他们儿时的回忆和那个年代说不尽的故事。
不管是收藏在博物馆的可移动文物,还是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不可移动文物,都应有生命、有尊严、有气息、有话语。让文物“活起来”,创新文物传播方式,正在进行时。
下期,我们将走进记忆中的柳州“老品牌”丨第三期。
往期回顾:
医院、医院排名广西前5!柳州市属医疗机构博士达人!
记忆中的柳州“老品牌”①
“三转一响”,老柳州靓仔结婚必备彩礼!
《新华每日电讯》长篇点赞
“大器晚成”柳州螺蛳粉,折射中国经济有韧性!
柳州这个苗寨的奋斗,《ChinaDaily》用一个整版报道!
柳州,一座城,一众人,在人们追求幸福的伟大创造中,不断创造出奇迹和事业。在隽永的山水间,在民族的奋斗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工业的雄奇中,这是事迹和人物共同书写着一幅幅画卷,我们因之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画卷柳州。
请长按下图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angmianzhena.com/lmzry/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