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两面针 > 两面针入药 > 正文 > 正文

关埠原来是这样子很多关埠的都不知道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30 12:19:05

--0--

我的故乡我的梦

我的故乡关埠镇地处汕头市潮阳区西北部榕江下游,南有小北山,北临榕江。据《潮阳县志》记载,公元38年(明洪武十四年)在直浦都门辟村前建门辟关,年(明嘉靖十一年)以关前为圩埠,附近村民在此集市,称关前埠,年(清同治六年)起用“关埠”,这是关埠名字的来源。

其实,与潮汕其他乡镇一样,故乡关埠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属于偏僻农村乡镇。况且我因上学工作少回家,对故乡印象也不很深刻,甚至感到好像“我的故乡并不美”。

但是后来呀,每当有空全家回老家看看,或者跟一二老友就近逛逛,越来越被故乡的一草一木吸引了,觉得故乡其实挺美的,一有空就常回老家看看了。

当你漫步在故乡美丽新的农村,欣赏清新明艳的田园风光;到榕江边看日出,听听港湾的阵阵涛声,这些美景都会让你流连忘返的。

当你来到名人故里上仓古寨,参观了吴南生先生的旧居;当你游览“美丽乡村”下底古村,听听清代提督黄武贤大人的故事,你的内心一定会受到启迪和鼓舞,然后更好地珍惜热爱生活。

当你来到富有传奇色彩的京北古渡口,在渡船上,还能听到桃花与渡伯的对歌吗?当你登临石井岩,峰梅洞里,还会流出白花花的大米吗?这些都会让你有无限的遐想。

如果你对故乡特色物产有兴趣,你可以到河腰村看看潮汕老行当耕草蓆,把它当作潮汕手工艺术品,顺便买一两领带回家;故乡特色美食要数石井的炒跳鱼饭了,一定会让你回味无穷。

故乡的一草一木、风景人文,怎么让我不爱它?

  关埠戏院,见证30年前的喧闹与繁华

“有那么一个地方,它没有雄伟的名山大川,也没有宏伟的奇异建筑,却是那么令人魂牵梦萦,那就是我的故乡。”

庚子初夏,新冠疫情暂平。天朗气清,蓝天白云,阳光明艳。我约上好友永和堂林君,带着对故乡的一片深情,终于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关埠故乡行。

  关埠小镇颇具风味的老骑楼建筑

“老正和”关埠剪刀,曾经名扬潮汕

关埠镇政府

关埠一条街

 “港湾听涛”为关埠书法名家林盛俊老师所书

港湾听涛声,豁然开朗

江畔看日出,赏心悦目

--02--

老家路内村田园风光好

自家村子是必定要看看的。

  老家路内村在榕江之滨,创寨于明朝初年,来自潮州宏安寨,距今五百多年。古称京头村,村之东面仍有一座“老爷宫”称“京头古庙”。后因村在关埠往砲台“官路”之内而得名。村民或外出务工经商,或在家乡种植水稻。

  在潮汕,每一个村子,都会有“老爷宫”。崇拜神明,敬畏自然,是潮汕特色民风民俗。

宫门上“京头古庙”老牌匾

  大寨门,可惜对联贴错了。

 美丽的路内门口新乡,整齐对称的“下山虎”格局潮汕民居,体现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之美,诠释了什么叫“潮汕厝,皇宫起”。

柴枋桥边的别墅

有钱人的世界

  村政治中心,以前叫“大队”,后改“村委会”,现叫“党群服务中心”,名字越来越长,官员越来越多。

  寨中心大榕树下的“伯公宫”。无事保平安,有事求帮忙,村民心中真正的“服务中心”。

炮楼脚古老的寨墙

  新建路内小学,原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题写校名

在榕江南岸南砲台,从路内村到京北,仍保留着一大片稻田。几千年传统农耕在这片土地延续着,水稻田园风光弥足珍贵。

早春的秧苗,柔软而蓬勃

希望的田野

水稻一年两熟,每年大约到了农历6月和0月,稻子开始熟了,如果到那时你再看看,黄橙橙的像一地金子,美不胜收。

谁不说俺家乡美?

--03--

吴南生故里上仓古寨

游览了自家村子,就来到上仓村。上仓村是故乡名人吴南生先生的故里,又是很有特色古村落,更值一游。

吴南生先生(—年),年参加革命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年初,负责筹办广东省三个经济特区,任省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共深圳市委第一书记、深圳市长。年后为广东省第五、六届政协主席。

  年秋,吴南生在南澳岛视察工作(图片来自网络)

年,吴南生、许英夫妇参加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时合影(图片来自网络)

 “吴南生故里”标志牌就立在古寨桥边

 吴南生先生支持兴建的“上仓学校”,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校名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校名

新建的文化公园

  江南水乡,南生故里,秀美上仓

  上仓古寨,革命老区,红色领航,不忘初心

上仓古寨,由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结成“品”字的吴、林、曾三寨组成,尤其处于“品”字上方的吴氏老寨,是一个典型的圆寨。传说元代末年,吴氏先祖清江公从江西抚州来此创乡,见此是“鼎”形地,遂以溪流为护卫建成俗称“玉带围腰”的圆寨与之相配,内中建有七壁莲等大型府第,状如“浮水莲花”,故有“浮水莲寨”的美称。

上仓古寨门

很有特色的拱形石寨门

历尽沧桑的古寨墙

古寨前半月形水池

上仓古寨地灵人杰。吴南生小时候就是居住在吴氏古寨中,革命年代,吴南生先生又利用老家上仓古寨掩护革命同志,所以,解放后,上仓村被确定为革命老区。

据记载,年,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在广东制造“南委事变”,抓捕了八路军驻港代表廖承志、中共南委副书记张文彬等同志,南委书记方方及时撤退,幸免于难。“南委事变”发生时,吴南生同志负责掩护一批南委机关的同志撤退。把他们一批一批,男女老少都有,先后安置在家乡上仓古寨居住,后来才陆续转移去重庆或别的地方。当时,日军刚占领香港,吴南生先生就对村民说他们是香港的朋友逃难回来,村民很好,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

重新修缮为洗石墙面的“吴南生故居”,现为村“老人之家”。吴南生故居,原来是一样平矮的瓦房,听说几十年前修建增高,窗户“千子万孙”吉祥图案,很有特色。现在又略显破旧,还有很大的打造提质升级空间。

  上仓水乡红色旅游宣传标语

吴南生既是一位思路敏捷,富有远见的党政领导人,又是一位富有才华的作家、书法家、书画鉴赏家。

吴南生先生书法作品欣赏

--04--

河腰村:渐行渐远的潮汕老行当

——耕草蓆

榕江下游双溪嘴东畔,关埠镇河腰村,自元代创村开始祖祖辈辈相传耕草蓆,有称“草蓆之乡”。河腰草蓆厂曾称“潮阳县草蓆一厂”,名扬潮汕。随着形势的变化,现在耕草蓆这种工艺已很少人愿意做了,濒临失传,村里只有徐伯一户人家在坚守这项手工耕蓆的老行当。

草蓆,主要的原材料是一种生长在榕江边被称为“咸草”的长杆植物,学名莞草或蔺草。在成熟时一杆撕分为二,晒干后利用棉麻绳耕织而成。

据介绍,耕织一领草蓆需要咸草、细麻绳以及十多种织蓆工具。要经历撕草、晒草、截齐、纺线、经线、耕蓆、晒蓆、推实、修剪、印花、蒸炊、晾晒等十多道繁琐而细腻的工序。道道讲究,环环相扣。工序虽然繁多,最主要的一道工序就是耕蓆,以麻绳为经,以咸草为纬耕织,需要两个人默契配合,一人穿草,一人扣紧折边。这道“核心技术”需要技巧才能耕出光滑平整的草蓆。主要织法又有单耕和双耕之分,双耕蓆厚实耐用。据说,耕织一领双耕草蓆大约需要两个人工作一天,所以每领工本费约四五百块钱。

在潮汕,草蓆不仅是一种软硬冷暖适中的寝具,更是联结着一份关于故乡的情愫!

  在潮汕,这些还在最后坚守耕草蓆等老行当的普通工匠,他们是最平凡最伟大的艺术家!这种工匠精神正是当今普遍所缺乏的,这正是我们一行所以探访的缘由。

  这就是草蓆主要材料“咸草”

麻绳为经,咸草为纬,一经一纬一草蓆

 你穿草来,我扣蓆,一草一蓆共一生

一丝不苟,工匠精神

 雕版印花,双凤朝牡丹等吉祥图案,一般有四五色,最多可以有十多种色彩

古老的“桑拿房”,蒸炊固色

  每一件都是艺术品,徐伯和他的耕草蓆技术可不可以申请“非遗”呢?

河腰出品?中国制造

--05--

传奇色彩的京北渡口

我们一行离开河腰村,不一会就“到此京北渡口”。

关埠镇京北乡(今巷口村、巷内村和庄厝村)与揭阳砲台相隔一榕江,自古村民往来都要乘坐渡船,渡口名称“京北渡口”。

据载,京北渡置渡于宋绍圣年间(-),古时是潮普惠三县通往“府城”潮州“官路”上的一个“官渡”,为潮阳通揭阳之要津。现在已从撑渡改进为机渡,每天渡船仍载满乘客,主要是北岸村民上砲台市购物,频繁往返,热闹非凡。

京北渡口

繁忙的京北渡口

京北渡因潮剧《苏六娘》而远近闻名。相传,明朝中期,揭阳雷浦村苏员外有一女儿苏六娘,与潮阳西胪表兄郭继春私订婚约,曾派婢女桃花从京北渡坐船前往送信,著名的潮剧折子戏《桃花过渡》就是据此改编而来的。桃花在过京北渡时与渡伯的斗歌,运用有潮汕特色的风土人情典故进行对唱,情趣诙谐,百听不厌,广为流传。

“到此京北渡口”这是潮剧传统剧目《苏六娘》的台词

渡伯与桃花的斗歌,京北渡头也就在四乡六里更扬名起来

京北渡也是一个红色渡口,红军曾从这里渡江,红军的足迹在渡口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年0月日,中国工农红军由贺龙、叶挺两将军率领红军战士南下,途径饶平、潮州、汕头、揭阳、潮阳、普宁等县市,当时国民党为堵截红军,绞尽脑汁不许红军前进一步。榕江阻隔,汕头、揭阳榕江北岸一带所有的船只均被国民党全面封锁,仅有京北渡口几只渡船仍在摆渡。但渡口只有四只渡船,未能解决渡江的难题。后由先头部队萧克等同志渡过南岸,与京北同承善堂联系,争取支援,得到善堂的大力支持,联系船主发动群众,把全村所有的戏船、蟹囊船、单踏小舟等共三十多只轮流摆渡,日以继夜不辞劳苦地奋战,经过三天两夜的苦斗,终于在3日日落时把红军战士安全地渡过榕江南岸。

夕阳落在新建的榕江大桥上,倒映于榕江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据说80年代萧克将军莅临汕头地区,到各地视察,重踏渡口故地,记忆犹新,建议京北渡口树碑建亭以作为纪念。我想,既然将军开了金口,如果当时政府能抓住这个契机,树碑建亭,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传承红色文化,古老的渡口定会焕发出革命的新光芒。

虽未见红军渡江纪念碑,倒是在京北渡口凉亭墙上,镶嵌有一块“潮州府正堂示”的大石碑。这是一份特别的石刻“判决书”,碑文记载了京北渡一桩京北林姓与砲台吴姓的诉讼案。

  京北官渡自古就是由京北乡人主摆的官渡,远近都称为“京北渡”。光绪二十九年(公元年),揭阳铺前乡(今砲台)士绅吴占先等借以筹资办学为由,提出了榕江属揭阳管辖,该渡应归属揭阳铺前乡。强词夺理双方引发官司诉讼,先后诉讼五年之久,共经过三任知府之手。第三任知府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在南砲台花园搭台公审此案,公断以“京北渡”正名,判为京北管属,特把批文立碑定案;至于铺前乡以兴办学校为由,判京北乡出资白银六百两以支持办学。至此双方得益,此案终结。

潮州知府明镜高悬,公正判决,兼顾脸面,更立碑刻石,免生后患,可谓用心良苦。吴姓倚强凌弱,林姓委曲求全。人情世事,古今相同,读后令人嗟叹。

潮州府正堂示石碑

 附录碑文:

潮州府正堂示

花翎训碑泐州府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陈府,为文结示泐石晓谕:事照潮阳县京北乡渡船泐京北乡林姓开拓备案,已历数千百年相安无异嗣,据林姓报泐渡资一千一百元拨充该县奎光书院经费;正由该县示禁泐石,有案卷牍具在,历历可考,当时揭阳县吴姓,近在咫尺从来未过问,其为京北渡而非铺前渡,毫无疑义,乃揭阳县府生吴占先等因该县志水利归揭一语,试图分润,赴县控争,该前署揭阳县虞令汝钧办学具有热心送不穹,其实际也未夥商,该县进行批准转详据,一时之意见,夺隔属之利权殊欠平光,官径数任讼累五年,案悬未结,控经历前府节县勘讯,并据李前府委员会勘讯断未审结,兹经本府明确断令,明断该渡永归林姓渡船开摆,乃以"京北渡"为名,平时过渡每人每应收渡资钱二文,婚嫁花轿过渡应收红包钱六十文,不得额外勒索分文,也不准铺前乡吴姓再行藉端谋争。即由府给示泐石,资遵守而垂久远。吴占先等以隔属控争渡资讼,经数年所费已属不实,本属自贻依戚,姑念诗提学费纯属因公,断令林姓补偿吴姓七兑陆百元,限一月内照数缴清给领,以慰其办学之心,而消其不平之气,似此委曲求全,各宜永敦和好,不准再节外生枝,两造均各输服,情愿遵断完案,除取其两造遵给存卷,并分行潮、揭两县备案外,合行给示泐石晓喻,为此示仰。潮、揭两两属绅民诸色人等知悉,尔等须知京北渡永远归属林姓轮流开摆。所有过渡价资,均照断完数目给收,不得觊觎搀夺,滋生事端致地未便,其各凛遵毋违。特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六日示

奇芳廷升一给示林以足振壁等泐石渡头瑞春声炳

-06--

古村落下底村黄武贤提督府

下底村西临榕江,于南宋咸淳年间(-年)建村。村寨古木参天、寨墙、寨门、古桥、祠堂、书斋、私塾保存完整,古建筑皆潮式红色屋顶,古色古香,村内河水环绕,有榕江水连通。年被评为“广东十个特色古村落”,年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

江南水乡下底古村落

江南水乡,绿水环绕

   古榕树、古寨围、小桥、溪流等,步步皆为美景。

  古村三面为田园所包,民居是典型的潮汕老厝,现有不少明、清、民国建筑,“下山虎”成排连片,“四点金”随处可见,“四马拖车”都保留完好。

下底古村人文积淀丰厚,书香世家,贤人辈出。

  古村雅韵,远离尘嚣,漫步其中,心境自然平静。

潮汕传统格局的祠堂

 下底古村,最出名的要数黄武贤提督府了。

  黄武贤(82-年),潮阳关埠下底村人,晚清时期著名将领,曾追随曾国藩、左宗棠南征北战,官至一品云南提督。

黄武贤“提督府”,原称“建威第”,又称“泰崇公祠”,俗称“厦林老府”,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黄武贤的府第。

“提督府”门楼肚

  光绪十四年(年),“提督府”建成,匾名“建威第”。提督府坐东北向西南,占地平方米,建筑总面积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驷马拖车”建筑。它是以一座三厅两天井的宗祠为中心,两旁各并联两座规模小一点的“四点金”,成为中间大、两边小的五座“四点金”相连(称“五壁连”),两边加上两条火巷和从厝和后包。祠堂前有阳埕多平方米,阳埕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五间过的书斋;前面照壁塑有麒麟配松鹤延寿图,边有旗杆夹座,附近还有马房。“提督府”是潮汕最豪华的建筑格局,可与皇宫相媲美。

  潮汕最豪华格局“驷马拖车”建筑风格

  提督府两旁为“建威第”“四点金”

正中宗祠大门

正中宗祠上的牌匾

 正中宗祠两旁的石狮,雕刻精美。听一位仍在建威第居住老妇人说,两只石狮曾经被盗,后寻回并用钢筋锁死。所以变黑成“死狮”。听后有点遗憾!

正中祠堂内部大厅

小巷深深

 祠堂内还保存有三块清代的牌匾,分别是“旨赏换花翎”、“钦命提督军门”、“钦命挂印总镇府”。这三块牌匾在“破四旧”时期幸好被当地的一个农民藏在草堆里才幸免于难。

祠堂正上方悬挂的清代牌匾

祠堂精美的潮州木雕、嵌瓷、石刻等,是传统潮式建筑的精华

 黄武贤生于清道光元年(82),曾是一位出身贫寒的箍桶木工。道光30年()应募从戎,驰骋沙场20多年,横枪跃马,英勇善战,屡建战功,从一个兵勇升为千总、总兵,直至云南提督,受封“建威将军”,官居一品。他官风清正,一品当朝,两袖清风,忠于社稷,公而忘私;他大义灭亲,惩恶扬善;他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他一生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实事。黄武贤六十大寿时,慈禧太后特亲笔书写一个“寿”字以示祝贺。光绪皇帝也为他撰联贺寿,上联是:“年年平安福,下联是:岁岁如意春”。

  黄武贤是潮汕一位深受后人敬仰的先贤,其传奇一生,在潮阳及榕江两岸广为传颂,令人敬仰。

  年,提督府被列为原潮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年成为潮阳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07--

石井岩:双溪嘴沉船,石井岩出米

石井岩位于关埠镇玉一村石井山,背山面榕江。唐贞元六年(年),名僧大颠曾居于此,称峰梅洞。据《潮州先贤录传》记载:“梅峰寺建于唐代中后期(~年),因满山梅林而得名”。可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宋政和元年(年)有僧人依石室筑寺舍,石室为大雄宝殿,称“三峰寺”。

明崇祯年间(~),进士成庵至此为僧,修葺三峰寺,并于其上拓建寺舍,称“梅峰寺”。

相传峰梅洞侧有一石孔,孔下有一石舂,每晨自石孔流出白米于舂内,可供住僧一日之炊。凡舟楫过榕江双溪嘴必投米于江中,方能通航,否则船受风阻不能行,故有“双溪嘴沉船,石井岩出米”的传说。

据说后来住僧人口日益增多,做饭的和尚观其出米洞口太小,恐流米不足其炊,因而凿大其洞口,意想增加米流量,不料峰梅洞从此就出不了米。

新建的梅峰古寺的外山门

 梅峰古寺的内大门,据说大门上“人天福地、“青山”、“绿水”这三块石匾是老的,其它都是新的,正中有圣旨石,有“神宗帝御赐”,据说是明神宗即万历帝赐给成庵的。

  梅峰古寺内大门背面《海國蓮邦》匾

  梅峰古寺内景,传统佛寺格局

梅峰古寺正殿

 梅峰古寺大殿后面有明代圣僧成庵的舍利塔,民间称进士塔。墓塔高3米,最大直径2米,成六角形,造型独特,塔端为葫芦形,正面刻着“明圆寂比丘紫衣成庵佩公塔”“崇祯庚午岁(即年)春三月吉旦立,当代徒海贤、海寿、海圣、海度、海白等奉祀”。据说碑文是揭阳县令冯元飚所书。

  梅峰古寺后面的进士塔。进士成庵为什么无意功名而削发为僧呢?

传说曾会出米的峰梅洞石室

  梅峰古寺,晨钟暮鼓,实为修炼道场

 梅峰古寺有多块古代石刻,如《高峰入雲》刻石、《政和元年岁辛卯初三日开记》、《梅峰寺重建华表》、《梅峰寺香燈田记》等,可惜大多已很难辨认,有的碑文已一片空白,有的残缺难辨,几块现代书画名家的石刻孤零零的,格格不入,总体文化氛围不浓。

缺下款的《高峰入雲》刻石

  只剩碑题的《梅峰寺香燈田記》

潮汕著名书法家黄文凤书高祖王均诗《癸酉九月重游三峰寺》

 据说石井岩古时有所谓八景:玉兔望月、金鸡报晓、莲花献佛、仙缘软渡、石龟出米、飞凤听经、夕阳点香、接竹引泉。名字很诗意,景色应该很美,可惜我们现在只能凭想象了。

  梅峰寺上远眺:岩前榕水隐隐流,满江远景望中收。

--08--

关埠特色美食之石井跳鱼饭

滩涂鱼,又称跳跳鱼,俗称花跳鱼。它是盛产在我国南方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和台湾沿海一带滩涂里的一种小鱼。

  滩涂鱼是一种古老的物种,称为“活化石”,为躲避天敌,这种鱼花了3亿年才爬上岸。它做梦都想不到,在岸上竟又遇到另一强敌人类。

石井乡濒临榕江,江边滩涂就有这种别处少见滩涂鱼。自古村民就到滩涂捕鱼谋生,滩涂鱼就被人们端上了餐桌。

跳鱼

  石井跳鱼饭主要是用油炸过的“跳鱼”,加上略煎金黄的五花肉、豆干,外加包菜或芥蓝菜及其他配料,一起加入米饭翻炒。有点像扬州炒饭,只是配料更有特色,跳鱼罕见,味道更香,所以是颇有地方特色的美食。

石井跳鱼饭餐馆

--09--

后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惜无钱无时间,所以只能在家门口悠转,远一点的就得“神游”了。

  关埠故乡小镇,面积50平方多,从京北渡口到石井岩南北0多公里,不到一天就能让你看个够。细数家珍,有几个地方还是值得一看的。美不美,家乡水,故乡在每个人心中,就是最美的了。

永和堂林君是我四十年的老同学,心照不宣,情同手足。闲暇时候,约上一起走走,颇感闲情逸致,心中快乐。既然有此快乐故乡一游,怎能无记?

于是,把此行手机随手拍的图片连同一些随行随想文字,抄抄摘摘,东拼西凑,杂乱成文,故有此《关埠故乡行》。其中一些图文资料,来自信息极为便利的度娘、还有“潮阳旅游”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angmianzhena.com/lmzry/94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两面针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