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商业经济观察
现在提起中药成分的牙膏,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云南白药牙膏,但是中国第一支中草药成分的牙膏是属于两面针的。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已经对这个牌子没什么印象,因为现在的两面针已经沦为了宾馆用品。
真正的老品牌
两面针的成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还是柳州的一个肥皂厂。后来又陆陆续续的转变成为了牙膏厂,到了以后,两面针就生产出来中国第一支中草药牙膏。
因为当时的牙膏种类没有现在这么多,市场也比较空白所以一直都是销量冠军。年被私人认购就成为了股份制的公司。
但是在年开始,国外的高露洁和佳洁士也进入了国内市场。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必然会先来一波强大的营销,还有收购一些国内的牙膏厂来开辟市场份额。比较知名的六必治和三笑都被外资品牌收购,然后就没落了。
错误的多元化发展
两面针的情况稍微还好一点,在年成为国产牙膏第一个成功上市的品牌。这一年云南白药也开始进军牙膏行业,主打的也是中草药牙膏。这时候内外都有强敌,但是对于刚上市的两面针来说,手里还拿着6.5亿的资金。
说实话本身就是几十年的品牌,群众基础也很大,如果正面应敌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是两面针却选择发展其他行业,还做洗化用品、卫生用品。可能本意是为了扩张版图,但是在这么激烈的竞争市场里,削弱了对牙膏的营销投资,结果也不言而喻。
巅峰期就是在年了,那年两面针的销售额达到了近5亿元。巅峰之后就是下坡路,年还开了个房地产公司,但是两面针的销售额开始了年年下滑。也不是没尝试过自救,一开始是每隔四五年就换个董事长,连换4任没什么效果后就打算在回到牙膏主业上。
沦为酒店用品
年,两面针的上层终于提出要聚焦主业了,但是这时候的市场想进来又谈何容易,高露洁、黑人、佳洁士这几个品牌都有了知名度和群众基础,两面针向分点蛋糕基本是没什么希望。
果然折腾了一圈都没有什么水花,两面针公司的利润只能靠酒店用品支撑。年两面针卖出的牙膏中酒店类牙膏就占了96.5%,剩下的是普通牙膏,这个数字也意味着两面针已经完全失去了家用牙膏市场。
也是从年开始两面针的业绩就一蹶不振,连续亏损到了年。屋漏偏逢连夜雨,也是在去年,两面针还被药监局点名,牙膏氧气透过量不符合规定,简而言之也就是质量有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
斩断累赘副业
去年年底,两面针将旗下的房地产和纸制品公司都卖了出去,获得了11.7亿的价格。两面针官方表示这是为了减少自己的负担,降低亏损,这个措施虽然显得有点无奈,但也是最好的办法了。
总的来说,一个公司想要多元化发展没有问题,但是也要看看市场行情。自己的主业都四面楚歌了,还花心思在其他不熟悉的业务上,这也把一个好品牌推进了火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