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建筑风格——“下山虎”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属潮汕文化区和潮汕方言区。
是潮汕民系的祖籍地与集中地,潮汕文化的发源地、兴盛地,它囊括了粤东三市,即汕头、潮州以及揭阳。
如果提及到潮汕地区,在你们脑海里留下的会是哪种印象呢?
相信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会立马浮现出美味可口的潮汕特色食品牛肉丸;
或是潮汕人响彻海外的精明、勤奋和坚韧的“东方犹太人”美名;
亦或是说起潮汕地区就不得不提的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的潮汕功夫茶。
然而以上都不是今天我所想讨论的。
在一众闻名遐迩的潮汕特色人文中,潮汕地区的建筑风格却很少被提及。
潮汕的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
故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可谓之,古典优雅,独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并且,在美的同时也不乏实用性,房屋冬暖夏凉,各自排列布局恰到好处,各有用途,不徒有其表,也不过分强调实用性。我想,这正是潮汕建筑能够源远流长之根本。
潮汕地区的民居特色建筑风格,样式繁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主要有“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
而“下山虎”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来重点聊一聊的。
下山虎:又名爬狮,是潮汕地区一种普遍的建筑风格,在山区农村较为普遍。
民间风水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首先是宁可青龙高千尺,不让白虎长一厘,然后右边就是白虎,从自己住宅所处的右边向远处延伸,如果是由高到低就叫下山虎,如果是由低到高就叫做上山虎。
▲形如下山猛虎
此格局以大门为嘴,两个前房为两只前爪,称“伸手房”,以后厅为肚,厅两旁的两间大房为后爪。
总之,犹如一只趴在地上,张开大口,聚精纳气,蓄势待发的狮虎。
“下山虎”的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其余的基本一样。“下山虎”因为出入门路不同,因此有开正门和边门的区别。
通常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两边的门又称为“龙虎门”,也既有开正门而不开边门的。
▲“下山虎”平面图
“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在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的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其格局与云南“一颗印”住宅也颇为相似。
▲《游春图》中“下山虎”
“下山虎”建筑过去的民居,大多是一家一户住的。随着社会人口的发展和增加,一家一户住的形式渐渐被人们打破。
一个民居往往住着三、四户人家。这样的住宅,虽然住起来有些拥挤、杂乱,但是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
▲“下山虎”建筑群
▲“下山虎”内部一览之大厅
▲“下山虎”内部一览之天井
这些独特的建筑风格同四合院之于北京一样,成为了是潮汕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果你有幸来到潮汕地区游玩,那请务必前去参观参观这“下山虎”。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