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两面针 > 两面针主治 > 正文 > 正文

林凯龙潮汕人都很斯文你是没看过这样的l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9 20:32:04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75260.html

海滨邹鲁是海阳

潮人潮事81

凰家对话?林凯龙民俗,即当下的生活习俗。生活在潮汕大地上的人民勤劳、善良、勇敢、坚毅,就像一棵棵挺立高耸的大树,他们的生活平凡踏实,源远流长的古老习俗构成了博大纷繁的潮汕民俗。为了记录、研究潮汕民俗,林凯龙足足花了30年,用镜头去定格和表现这些生活和活动场景,还曾在走访过程中失足掉入池塘、从墙上摔下。尽管经历无数艰辛,他却始终坚持了下来。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来自故土的召唤”。日前,凰家对话采访了他,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作为大学教授的他热诚谦恭、谈吐文雅,气氛轻松,笑声盈室,让人备感亲切。F:凰家对话林:林凯龙

F:感谢林教授作为凰家对话第一期的访问嘉宾。请教授给线上的朋友,特别是年轻一代,介绍一下这两本书的一些相关内容?

林:第一本是年出版的《潮汕老厝》,是讲潮汕老房子的一些建筑特点和与居住有关的故事,主要目的是介绍潮汕老房子的文化、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因为之前研究潮汕民居的人很少,在中国的建筑里面,谈到中国民居,潮汕地区基本上被忽略不计。后来经过研究和考证,发现潮汕民居是中华民居里面保留非常好的一种建筑形式,就像我们现在身处的“下山虎”“四点金”住宅,可以一直追溯到汉唐时代,潮汕人从中原迁徙过来,带来了这种建筑形式,所以,潮汕民居是中古民间建筑的活化石和缩影,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潮汕老厝:四海潮人的心灵故乡》《潮汕古俗:四海潮人的精神家园》还有一本是《潮汕古俗》,是介绍潮汕民间所保存的、但多在中原地区已经失传的一些古习俗,通过大量的现场图片及考察、研究、分析,证明潮汕民俗是中原古俗与本地土俗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古俗。回过头去看,里面确实有很多东西在中原地区是很常见,可惜后来失传了,但是潮汕地区保留了下来。所以同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独家对话林凯龙教授)

F:书中有些名称很有意思。什么是“下山虎”、“驷马拖车”、“百鸟朝凰”,这样的建筑格局,是否与潮汕的风水有关系?

林:“下山虎”建筑如下山老虎或者爬行狮子,如带两条火巷,就像佩两把剑一样,也叫“双佩剑”。(潮汕民居“下山虎”的来源)(“下山虎”建筑格局)▲摘自《潮汕老厝》书中截图林:“下山虎”又叫“爬狮”,外形如狮似虎,它以大门为嘴,两个前房为前爪,称“伸手”,张开大口,极像蓄势待发的狮虎。潮人做生意,如猛虎下山。这种与生俱来的气魄,这是建筑对人的影响。(林教授采集素材)如在“下山虎”前加上前座,就成了四角上各有一“金”字形成房间压角的“四点金”。(潮汕民居“四点金”)(“四点金”建筑格局)▲摘自《潮汕老厝》书中截图“驷马拖车”即是有四条火巷,就像四匹马拉着中间的车。(“驷马拖车”建筑格局)▲摘自《潮汕老厝》书中截图“百鸟朝凰”就是有一百间的房子朝向中间(称“凰”)的主要建筑。(“百鸟朝凰”建筑格局)▲摘自《潮汕老厝》书中截图与客家围屋不同之处在于,客家的围龙屋后面是圆的,称“化胎”。而潮汕民居是四四方方的,但两者的基本结构差不多。所以有学者认为,因为客家围屋后面是圆的,客家人经常需要迁徙,到处为客。而潮汕民居是四四方方的更显稳重,因而潮汕人虽也向外拓展,到一处即安稳下来。

F:您在创作《潮汕古俗》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场面很震撼的、或是让您印象深刻的片段?

林:潮汕游神是全身心的投入,好比说“盐灶拖神”、揭阳的“落童乩”,都是非常震撼的、非常有民俗意义的场景。在拍摄的时候,因为得追着游行队伍走,或是骑着自行车沿着田埂赶到队伍前面去,发生过两次不小心掉到池塘里的意外。(“盐灶拖神”)(“落童乩”)▲摘自《潮汕古俗》书中截图

F:那游行里有没有记忆深刻的细节?您刚才讲的两个习俗是什么样子的?

林:“盐灶拖神”,“盐灶”是靠海的村落,靠海的民性比较粗犷、强悍、暴力,有时光着膀子,使出浑身解数去“抢神”(抢神玩偶),一方是保护神偶,一方是要把神玩偶抢下来,整个场面非常震撼。据说抢的愈厉害,折腾的越凶,就愈吉利,所以民间很投入去做这件事。靠海的民族都有这样的特点,潮阳也是这样。(“盐灶拖神”,澄海区盐灶村的暴力游神)▲摘自《潮汕古俗》书中截图

靠内陆的民众例如潮州游神就很斯文,观看的民众就是有组织的老老实实的,一排排站着或踩着凳子从低到高非常整齐。

(潮州府城民众在街边观看游神)▲摘自《潮汕古俗》书中截图

这可能和民风和文化有关系。潮州自古作为府城,人也会相对比较斯文,讲礼貌,所以两个潮州人在吵架别人会以为是在聊天。靠海的人群因为长期在外与大自然搏斗,形成了比较粗犷的性格,二者的区别也体现在民俗中。

另外,还有“烧塔”也很壮观。“烧塔”就是把油、盐丢到塔里,火光冲天。火烧的越猛,寓意越发达。(潮汕“烧塔”)▲摘自《潮汕古俗》书中截图

潮汕民俗整体氛围塑造的很好,所以拍起照片看起来都很震撼。潮汕民俗现在已变成中国摄影界追捧的热点了,特别是每次的“盐灶拖神”,全国摄影界都来了不少人。我去了很多次,场面实在太壮观,人一不小心就会被推挤着走。而每户人家的楼顶阳台都有加固防护,因为到时上面都会站满了围观的人。

(街道被挤爆,屋顶站满围观的人)▲摘自《潮汕古俗》书中截图

F:这两本书包含了林教授很多做研究的心血,我们也好奇您一开始在决定创作撰写这两本书的初衷是什么呢?

林:为了推广潮汕文化,因为我本身是潮汕人。在外地的时候,说起潮汕,除了美食好像就没有其他了。其实潮汕不仅仅是美食,潮汕文化是保存最好的文化系统,整个文化生态都保存的很好。无论是居住的环境,还有潮汕的民风民俗,拍起照片来都具备一种视觉冲击力。现在是读图时代,我觉得从这个切入点介绍潮汕文化,别人也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我研究潮汕文化就从潮汕民居和民俗入手。(各乡各里神赛会)(春社里,某乡里“游神”)▲摘自《潮汕古俗》书中截图

F:这两本书都需要漫长的研究和资料采集过程,您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林:有的。因为研究这两个领域的人不多,所以一开始着手收集材料的时候很多人不看好,也不给经费,但我坚持去做这样的一个事情,自己出钱,认准了目标就一直往前走。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终于取得了一些成果。(林教授采集素材)采集民俗的素材时,一些村民以为我是告密者或者是来找麻烦的。虽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大,但毕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无怨无悔。▲摘自《潮汕古俗》书中截图▲摘自《潮汕老厝》书中截图

F: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站在科学的角度,会有很多人认为《潮汕古俗》里是有很多迷信的东西,您是怎么看待的?

林:这就和科学认知有关系。以前人们的科学认知是比较保守的,很多东西都被当成是迷信,实际上中国人能相信几千年那是有道理的。现在科学证明人类是属于三维空间的生物,还有四维空间,四维空间是可以穿越的,科学已论证到十几维空间了,这些都是很难解释清楚的。我们耳朵听到的声音只是一个很短的波段,能看到的物象也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频率,但科学证明还有95%暗物质是人类观察不到的。古人对未知世界有敬畏之心,很多民俗就体现对历史和空间的敬畏和尊重。(虔诚的老妇女对着隐藏于贡香中的神偶跪拜不已)▲摘自《潮汕古俗》书中截图

F:潮汕文化底蕴深厚,但社会不断发展,很多传统逐渐被遗忘,特别是年轻一代,已渐渐不再主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angmianzhena.com/lmzzz/6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两面针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