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窟村,又名鸭窟寨,隶属广东省普宁市大坝镇辖下行政村,位于市区流沙西北方向11.3公里处。有人口余,村民多出外经商务工,部分留守以农林为业,或从事二三产业。明初,蔡氏从福建莆田打铁巷第三道门南下入潮,后分衍至此,因村寨边有一水堀,有村民常在堀中放鸭而取名鸭窟寨,后因窟中水清如镜,月影倒映水中,故雅为今名。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传统贝灰三合土结构潮式民居,现代新建有多片钢筋水泥楼房局。全村区域面积3.0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农业主种水稻、番薯、蔬菜等作物,山林盛产杨桃、橄榄、青梅、桃、李等水果,村杨桃种植面积广阔,有酸、甜两种,尤以酸杨桃著名。水果种植面积达亩,年产超吨。四季均有鲜果上市,夏、秋为旺。村辟有水果市场,设购销批发站。普宁古八景之一的云石樵经所在处云石岩位于村南面山上,是普宁市文化保护单位。每年正月十三、十五有游神民俗,活动中组织有英歌队。属革命老区。有小学1所。棉湖-大坝公路穿村而过,沿路往东可接入省道线池揭公路,揭普高速在村东南北贯穿。
在云石岩山上看月窟全景。
月窟村地处大坝镇的西北部,其东为上村,北接湖美,西邻华东、南与杜香寮接壤。村分有七片:大寨、东门、西门、大房、凉秋埕、胶掠门、安岗,其中大寨即是坐北朝南偏东的月窟老寨,位于村的中心处,其余六片呈卫星式环状分布于老寨周边。老寨东面聚落为东门,建筑多为朝东建的下山虎、四点金一类,新老相间,是一处大型厝局。老寨后即其东南侧村道南面,是凉秋埕,该处有老寨围,有新厝局,有楼房局。老寨后相邻至西寨门前为西门,有市场,有建筑新老相间的厝局,有祠堂;西门的南面即路南是大房,当中有两个大型厝局,有楼房局,有一处老建筑群,有一座祠堂。西门的西面不远处山下是胶掠门,该处有几座老寨围,有祠堂二座。东门和胶掠门之间即村的最北侧聚落,是安岗,该处有三山国王庙,有一处寨局,有一处新厝局,有月窟小学、村委等。
大寨周边
月窟老寨坐西南朝东北,整体是一个半圆状,其寨内规划有三街三座,左右有二重围厝,前后为一重,寨西南角设有朝西大门,寨前正中设朝东大门,门外埕下是一口月眉状池塘。寨外东北角埕边设有感天大帝庙。东门内阳埕中设有一尊石狮,造型颇为古朴,据说原本还有一尊小狮子,后被偷走。寨内中街整座为三间二进的蔡氏房祖祠,已经废止,屋顶全毁。寨西街首座为三进二进式兼抱印拜亭的蔡氏宗祠敦睦堂,祠前有麒麟照壁,有一副官旗夹,祠内拜亭悬有贡元、副榜两方科举匾额,大厅两侧立着几对大灯,分别写着漳州府儒学、电白县正堂、潮州守府等;据祠记而知,宗祠始建于明成化二年(),初建时仅后三间,至清顺治三年()续建成今局,后于年农历五月十八日兴工重建,当年竣工并晋祠;重建时有潮阳沟湖、潮阳溪北、潮阳溪南、普宁练江牛埕宗亲捐助,并勒石嵌于墙壁上。老寨内,大多建筑已经荒废塌毁,在后包中,有一座长满草木的下山虎,其大门口摆着一对古朴的大石墩,看起来颇为气派,让人想象到是否有什么典故?据村人介绍,相传月窟寨系吕氏最先定居,后蔡氏迁入,他姓外迁。
月窟老寨。
寨内埕中的石狮,据说原来还配有一尊小狮子,被偷了。狮子后面偏右是中街主座的蔡氏房祖祠。
蔡氏宗祠。官旗夹没有刻字。
据资料载,蔡氏一世祖八兴公,于明洪武元年()从福建莆田打铁巷第三道门南下入潮,择居于潮阳草尾(今陈店溪南、溪北)。公有三子,一子居草尾,一子移创相邻沟湖,一子分创普宁月窟(俗称鸭窟寨/鸭不寨/鸭骨寨)。草尾和沟湖在正月十一有“请祖公”的习俗。蔡氏八兴公后裔除分居以上潮阳草尾、沟湖、普宁月窟之外,还分衍多处村落,如潮阳峡山大潮、司马浦下桥仔村、棉城城隍前蔡、普宁占陇六营、占陇牛埕、陆丰东海、陆丰南塘等村。另据一些资料所载,蔡八兴乃宋代书法家蔡襄蔡襄的第十二世孙。(根据草尾村资料编整)
虽然重建,不过门楼的石构还是有保留下来,比较难得。
被锁起来的木雕狮子。
一副很古朴的大门墩,不知原来房屋属于谁人所有。
寨外后侧,近年建的文祖祠。
西门。
月窟老寨。
远处的普宁铁山。
村东。
西门外。
安岗,三山国王庙。
胶掠门的顺祖房祠。远处是揭西的山脉。
胶掠门,兔园祖祠处。
村道边,起自安岗那长条状山包的南端。
村南的云石岩山。
村东至村北
老寨后相邻,有一座朝北建三间二进的文祖祠,据说是最近几年才建起来的。东门主要有偏南、偏北两大片厝局,偏南的厝局中,有一座朝东建三间二进的捐揖祖祠,俗称新祠,新者,是相对于老寨内的蔡氏宗祠而得名;另外,在这聚落中间,还有一处三壁连德华里,其内有一座四点金盛祖公室;在靠近北侧,有一座建于年的下山虎名侨园,其门前有一个小埕,据说每年游神至此要停下受周边村民香火。偏北的厝局,即老寨的正前方,偏西侧有村委会,有月窟学校。
捐揖祖祠,俗称新祠。
东门,德华里。
盛祖公室。
月窟小学。
村西
村西面,即老寨的西门外约二百米处,有一座由北往南延伸呈长条状的山包,山包的北端叫安岗,该处有两片厝局,有二个寨局明馨园、南华里。除此,还有村里的地头神庙三山国王庙,该庙依山临水,座西北朝东南,为三间二进龙虎井格局,庙中奉祀有三山国王神,还配祀有福德老爷。据说每年正月的十三、十五,三山国王就被请出宫,然后由族老主持,青壮扛起巡游全村各处各个角落。国王庙的西侧,沿山麓,有一大片新老相间的建筑群连绵分布至村西村道边而止,这一带俗称胶掠门。胶掠门北端即国王庙相邻,有一处朝东南建而规划为三街四座的寨围,其中街主座是三间二进的顺祖房祠,祠前有大阳埕,中有一口古井,埕外路下是一口池塘。在村道边,有一个三壁连寨围,寨左右后有围厝,东角设有寨门,门中设有伯公神坛,其寨内中街主座是三间二进的兔园祖祠,祠前是大阳埕,埕中有水井,埕下是椭圆状池塘。在兔园祖祠这里,遇到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一位阿叔从寨后走出来,看到有陌生人在拍照,就上前来询问,虽然有一番非常详细的解释,但这位阿叔就是不满足,不过站到远处远远的观看,后还打电话报知村委,真让人不知要解释说些什么才放心。
月窟的地头老爷,三山国王庙。
胶掠门,顺祖房祠前。
兔园祖祠所在的三壁连寨围。
村道往西,去棉湖的方向。
村南
月窟有一条村道从东往西而去,把村分成路南、路北,其中路北是大寨、东门、西门、胶掠门、安岗,路南则是大房、凉秋埕,其中大房位于西,凉秋埕位于东,是村口处。从东北侧安岗往西南延伸而来的那条状山包,一直到了大房的西侧才止,在这末端,即大房最西侧,有一处老建筑群,看起来有寨围的模样,当中还有一座福德老爷庙。大房,是因为在这一片聚落中的新厝局里,有一座三间二进朝北而建的蔡氏仪祖祠承启堂即大房祠而得名。大房的东面凉秋埕处,有一个叫安德里的古寨围,其内三街六座,内埕中有一口水井,埕西设有寨门,埕前有池塘。安德里内埕宽阔得很,据说以前村里有公映电影或活动什么之类,常会有此处举行,后来渐渐就没有了。安德里寨内的建筑大多已无人起居,塌毁得厉害。在安德里东面,有零散而建的一些老厝,还有一座重建于年的福德老爷庙。另往东还有一处寨局,其房屋前有一口古井,有一座福德老爷庙。
蔡氏仪祖祠承启堂,俗称大房祠。
凉秋埕。
安德里。
这样的水井做法,比较少见。
因为这里有大阳埕,过去公映电影常在这里进行。
安德里的东面,几座废弃的四点金。
年重建的福德老爷庙。
经常都要经过月窟村中,或去云石岩,或去棉湖揭西,知道这是一个大村,想来走访很久了,却不敢贸然,最后想了还是得找村人朋友来带下来当下导游!由大坝网络的万杰兄介绍,推荐了蔡兄弟来帮忙,于6月5日下午,走完了平林之后,3点即到月窟,开始了村落之行,至黄昏时,终于拍摄记录了这个村落大部分地方。在此,对两位朋友表示感谢!查看普宁地名志里头关于月窟村的记录,其记载蔡姓是于明崇祯十六年即迁来,这与蔡氏宗祠里头祠记所刻祠始建于明成化二年即相差甚远!想来,书本的资料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月窟之行,收获颇多!这个村以老寨为中心,四面的聚落呈卫星状环布,不管是走访还是整理,都十分轻松。不过,此次之行,并没能找到蔡氏族谱,虽然网络上有查找到一些相关资料,却并不详细,看也只能待以后做补充了。月窟老寨内的石狮子,非常有趣,原本有一尊小狮子,被偷了,真想象不来会是什么样子!或许像贵屿北林村普宁去思碑那样一套狮子石雕?蔡氏老祠虽然重建了,不过门楼的石构都保存沿用,真的一些难得!月窟有很多很多其他村落没有的元素,不过一时间是谈不完了,暂仅此吧。匆匆之行,所得如上,以为记。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图志存有诸多不足,敬请指正。本图志为原创,一字一图均为辛苦所得,若确有需转载文段、图片,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姓名。未经同意,普宁本地网站请勿转载,特别谢绝文字文段剽窃式的转载。完。
声明本作品为荣誉出品。非商业性质,仅限于网络分享与交流之用,请勿恶意歪曲传播。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的署名,并保留原图片水印和本段声明等。请尊重个人劳动成果!谢绝图片、文字、文段的非完整性转载!请勿剽窃性抄袭。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如作品著作权、作品中出现人物的肖像权等。作品中原创图片、文字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由于是本篇图志内容多为人文照片,免不了拍摄到人物肖像。如若由此造成不便之处,本人深表歉意,敬请联系本人将照片撤下。
普宁城市网——为你提供最丰富的普宁资讯。
欢迎新闻报料投稿:
1、请发QQ;
2、直接私信发普宁城市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angmianzhena.com/lmzgj/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