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贾天荣许明视频
记者丁一涵汪鹏翀当你在出差、旅行时,随手拿起酒店为你准备的一次性牙刷,有没有想过,你使用的牙刷、日用品可能出自扬州市东郊,一个不足40平方公里的小镇。这样一个小镇何以被称为中国牙刷之都?又是如何包揽全国百分之八十的牙刷年产量、一半的日用品产量?今天,我们带大家来看看"了不起的小镇"——"中国牙刷之都"杭集。
"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有杭集生产的牙刷"
"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有杭集生产的牙刷。"扬州东郊杭集镇牙刷博物馆的墙上,刻有这样一句话。这并不是一句"大话",早在年,杭集的牙刷年产量就达到65亿支,占中国之八成,世界年产的一半,被誉为"中国牙刷之都"。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无数让人耳熟能详的牙刷日用品牌,民族品牌"三笑"在这里起家,制作中国第一支中草药牙膏的"两面针"在这里扎根发芽壮大,高露洁等跨国公司也在这里集聚。而杭集与牙刷的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年前。清道光六年(公元年),杭集本地乡民刘万兴用牛骨马尾制成了杭州第一支牙刷,自那以后,杭集人做牙刷的传统一步步传承到了今天。自杭集土生土长,逐渐壮大的三笑集团,就是世代传承的"牙刷世家"。三笑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王宝勤介绍,三笑集团的创始人起初只是一个做牙刷的学徒,学了两年以后自己开起了工厂,年,随着改革开放,个体私营经济得到发展,如今大家所熟知的三笑集团也便在那时成立。在王宝勤看来,在杭集做牙刷品牌的优势在于,这里的传统让每家每户都和牙刷产业有关联,因而形成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从原材料、机器、模具,到工人、销售人员,在这里你都能找到。"三笑集团的发展历程也是很多杭集本地企业的缩影,杭集镇副镇长赵洪波告诉记者,起初在杭集做牙刷的只是本地的家庭作坊,以个人和私营企业为主。随着他们逐步的壮大,集聚效应很快显现,不仅本地的牙刷日化企业得到发展,也吸引了很多外地的创业者来到杭集。40年前,总部在广西柳州的两面针公司做出了中国第一支中草药牙膏,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年,两面针成为了国内牙膏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门旅游的意愿越来越强,两面针看中了高速增长的旅游行业,想就牙膏、牙刷、洗发水等酒店用品投资新的生产工厂。经过大量的考察,这个工厂最终落址杭集,两面针(江苏)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兰进告诉记者,这与杭集这么多年来不断壮大的牙刷产业,也不断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所形成的的集聚效应密不可分。如今的杭集,不光享有着"双都"美誉,在牙刷日化产业链的基础上,更是衍生出新材料、包装、物流等周边产业。同时,总部经济,科技服务、楼宇经济等新兴产业,作为对传统产业的补充,也在这里蒸蒸日上。正因如此,年,杭集建立了牙刷博物馆,这里馆藏了一千多件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牙刷标本,也展示着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牙刷生产基地背后,几代杭集人智慧与奋斗。挑战与变化
一支牙刷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三笑集团副总经理吴灿告诉记者,一支牙刷从原材料到作为可出售的成品,大致要经过五步,分别是注塑、注胶、植毛、磨毛、包装,而这其中的前四步都可以在专业机器上完成。在相比早期的家庭作坊式纯手工生产,如今从事牙刷生产的工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更像是"程序员"。他们掌握着为生产工序编程和操作机器的技能,一个人可以同时兼顾四台机器,一台机器一天可以生产两万五千只牙刷。而在过去,要想达到这样的产量,需要的人力是现在的七到八倍,机器为生产带来的不仅是效率,还有产品质量的提升。虽然一支牙刷百分之八十的制作都可以在机器上完成,但其中的工艺并非那么简单,就牙刷毛来说,要做到"顶端磨圆,表面磨糙",才既能让人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又能保持牙刷的清洁性。这样的刷毛,仅一把牙刷就能达到上万根。而对这些技术的熟练掌握与积极创新,也是这些企业屹立行业的秘诀之一。在发展与壮大的同时,牙刷与日用品制造作为传统行业,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里,也不断面临着挑战。随着人们日渐提升的生活水平与消费观念,"环保"成为了大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