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字
读完仅需5分钟
自从特劳特提出“定位”理论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定位理论实现了商业的逆袭。
与之相反的一面是,也有更多的企业,因为对理论的误解,致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
寻找空位,同时更需要注意避免“陷阱空位”。
生产线空位陷阱
空位不是企业缺什么生产什么,而是消费者缺什么才生产什么。
大众汽车,看到这个名字,是不是会下意识觉得“价格亲民,品质耐用”。
事实上,“为大众生产汽车”的这一定位,正是它成功的秘诀。
可大众做大后,并不满足于单一的生产线,一度曾试图冲击高端市场。
年,大众开始分配资源用于豪车制作,先后推出了辉腾、途锐等为数不多的豪车车型。
大众至今仍有高端车的产品线
对于企业本身而言,这看起来也许是个正确的抉择。
因为当时的大众只拥有成熟的低端车生产线,而在高端车这一块,还处于空白。
同时大众本身也是行业内的领头人,拥有技术资源的历史积淀。
空白意味着空位,大众于是做出了进军豪车领域的决定。
结果当然是以大众惨败收场。
如今,即使大众实行降价策略,年辉昂的月销量也只在台左右。
为何大众的高端车系列落得如此下场?
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大众已经成功树立了“结实”“耐用”“亲民”的形象,而高端车的形象,早被奥迪、保时捷等品牌占领得满满当当。
换句话说,消费者心智中已经没有了豪车市场的空位了。
大众只看到了自己工厂中的空位,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空位存在于消费者的心智中。
这也是许多想做品牌延伸的企业十分容易掉入的陷阱。
智研咨询发布的《-年中国轿车产业竞争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统计辉昂销量图
技术空位陷阱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恐怕是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信奉的一句老话。
而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甚至影响到了国内不少企业的经营,觉得只要做到“技术创新”“技术过硬”,企业就一定做大做强。
但真是这样吗?
有时候,技术主导的思想,反而会让你掉入“技术陷阱”,只见产品,不见客户。
技术改变世界,经营决定成败
亨氏公司是一家建立于年的老品牌企业,公司的主营产品只有一个品类——番茄酱。
到如今,几乎每家每户的番茄酱上的产品名称,都是“亨氏”二字。
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年,自以为研发出新技术的亨氏,自信地推出了一款以儿童市场为目标的紫色番茄酱。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亨氏哪根筋搭错了?
直到如今,这款紫色的番茄酱仍被收录在《BusinessInside》杂志中,列入“最失败的食品”。
不仅是番茄酱,厨房调料都有各自的代表色
亨氏的失误在于,没有认识到技术改进不是自娱自乐,而是要通过技术去占领消费者心智中的空位。
消费者心智中的番茄酱,与红色已经牢牢绑定在一起了。
多元化空位陷阱
有些雄心勃勃的市场运营人员,觉得单一的定位,会束缚住公司对更多可能性的探索,从而错失更多的良机。
因此他们认为,把品牌做多,把品类做广,才是公司能获取更多消费者的做法。
可他们忽略了一点:如今是产品暴增的时代。
没有明确的定位,什么行业都想涉足一脚,又缺乏长期的技术积淀的话,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在各个行业内做成跟风者的老二。
多元化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用的选择
还记得“两面针”牙膏吗?
如果我和你说,两面针企业还建商品房,你会不会惊讶?
事实上,在所谓“多元化”策略的指导下,两面针企业很早就放弃了在牙膏领域的深耕,同时涉足房地产、精细化工、医药、纸业等多个领域。
结果如何呢?
-的17年间,两面针的扣非净利润合计为-14.10亿元,也仅仅到了年,才实现扭亏为盈。
而这一年,正是两面针抛弃多余业务,回归日化用品的第二年。
时至今日,两面针在消费者心中仍然以牙膏为主
最后的寄语
寻找空位目前是跟随者企业突围的最好办法。
我们不加注意,再好的方法,到最后很有可能成为利剑,反伤自身。
要避免危机的出现,需要提前避免生产线空位、技术空位和多元化空位这3个陷阱。
增加生产线时,考虑的不是产品系列中缺少什么,而是消费者心智中缺少什么;
技术的更新迭代要谨慎改变在消费者心智中树立的根深蒂固的印象;
多元化虽然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如果没有明确目标的多元化,反而会冲击公司原有的品牌。
这些陷阱,本质上都是公司没有从“产品思维”转向“市场思维”的结果。
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