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下山虎Xiashanhu
壮药名:棵函博Gohombo
瑶药名:也梗懂卯
Njiecgemhndomhmaauh
滇白珠、白珠树、满山香、石灵香。
为杜鹃花科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leucocarpaBl.var.yunnanensis(Franch.)T.Z.HsuetR.C.Fang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切碎,晒干。(药师山目录编号)
常绿灌木,高达3m,全株有芳香气味。小枝左右曲折,无毛,红色。单叶互生,卵状长圆形,长7~8cm,宽3~4cm,顶端长渐尖,基部微心形或圆形,边有钝齿,略背卷。总状花序腋生,花钟状,5裂,绿白色。蒴果球形,包于肉质宿存萼内,呈浆果状,熟时紫黑色。花期秋季,果期冬季。
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从低海拔到海拔m左右的山上均有分布。
下山虎原植物图
(图片来自图片)
上山虎(花)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上山虎(果)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本品茎呈圆柱形,直径0.2~0.8c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光滑无毛,具细纵皱纹及叶痕。体轻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完整叶片卵状长圆形,长6~13cm,宽3~5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或圆形,两面均无毛,边缘有细锯齿。气微香,味淡。(广西特色药材研展馆目录编号)(中药辨识馆目录编号)
全株切碎,晒干。
中医:辛、微苦,凉。归肾、肝经。
壮医:辣,微苦。
瑶医:味辛,性温。属风打相兼药。
中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活血通络,化痰止咳。主治风湿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损伤,咳嗽多痰。(调制实训室目录编号)
壮医:祛风毒,散寒毒,调气道。用于发旺(痹病),胴尹(胃痛属寒者),扭像(扭挫伤),埃病(咳嗽)。
瑶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祛瘀、止痛,健胃消食。用于泵卡西众(消化不良),卡西闷(胃寒疼痛),就港虷(急性肠肠炎),崩闭闷(风湿骨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荣古瓦崩(产后风),也改昧通(大、小便不通),播冲(跌打损伤)。
中医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浸酒擦;或捣敷。
瑶医9~30g。外用适量。
[方例]
(1)风湿痹痛下山虎(白珠树)、半荷风(半枫荷)、双钩钻(钩藤)、四方钻(四方藤)、九层风(鸡血藤)、大肠风(光轴叶苎蒟)、小肠风(山蒟)各10g,水煎服。
浮肿下山虎(白珠树)、上山虎(海金子)、片亮(盐肤木)、温罗敌(大芦)根,九层风(鸡血藤)、九节风(接骨金粟兰)、过山风(南蛇藤)、白面风(羊耳菊)各10g,扁化(金耳环)6g,水煎服。
壮瑶药秘境
更多壮瑶药知识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angmianzhena.com/lmzry/6509.html